塑料软管聚合工艺
2020-07-28 来自: http://www.honglanpvc.com/ 浏览次数:55
塑料软管聚合工艺
目前,我国聚氯乙烯生产方法主要有三种:即悬浮法、乳液法和微悬浮聚合法;本体法正在引进,即将投产。生产的蛇皮管以县浮法为主占92%;分散型占8%,“九五”末可增加到10%。
近年来,我国聚氯乙烯生产通过技术改造、技术攻关和消化引进技术,使行业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(1)聚合新配方体系的改进早期悬浮聚合配方全部采用明胶-AIBN体系,生产紧密型树脂,并有部分企业沿用至今。60年代中期开始了新配方研制,试生产疏松型树脂,上海天原化工厂于1964年开发了IPP-PVA体系;70年代,开发了DCPD-MC-HEC体系;80年代初开发了各种复合配方体系。目前,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6种较佳的疏松型树脂复合配方体系:
①锦西化工研究院、天津化工厂、大洁化工厂开发的EHP-AIVN-PVA-HPMC;②上海天原化工厂开发的IPP-AIVN(或BPPD)-PVA-HPMC(或PVA-LL-02-HPMC);③北京化工二厂开发的DCPD(或BPPD、ABIN)-HPMC-PVA;④福州第二化工厂开发的BPP-HPMC-PVA-LL)2;⑤株洲化工厂开发的BPPD-HPMC-PVC-MC;杭州电化厂开发的DCPD-PVA-HPMC.
注:复合管AIBN为偶氮二异丁睛,IPP为过氧二化碳酸二异丙酯,PVA为聚乙烯醇,DCPD为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,MC为甲基纤维素,HEC为羟乙基纤维素,EHP为过氧化二碳酸二(2-乙基己基)酯,AIVN为偶氮二异庚睛,BPPD为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,HPMC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,PVA-LL-02为油溶性聚乙烯醇,BPP为过氧化叔丁基特戊酸酯。
在新型聚合配方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工艺,完善聚合体系,如添加各种助剂,其中有(有机锡)热稳定剂、双酚A阻聚剂、pH调节剂(NaOH、Na2HPO,)链转移剂(疏基乙醇)、防粘釜剂等。这些聚合新配方体系的开发和推广应用,为我们开创了疏松型树脂的生产,发展了氯乙烯聚合技术,逐步实现SPVC树脂由紧密型向疏松型转换。
(2)开发和推广应用脱除单体技术企业最早开发了PVC树脂残留VCM的脱除技术,如1979年上海天原化工厂和锦西化工研究院协作研制成功塔式汽提装置,此后上海天原化工厂、北京化工二厂、大洁化工厂,天津化工厂分别建立了5万t/年规模的塔式汽提装置,天津化工厂利用原碱处理槽装置开发了热真空汽提技术,1980年杭州电化厂采用聚合助剂开发了化学脱吸法,并在中、小厂大力推广。近几年,脱除氯乙烯单体技术又有新的进展,1984年,杭州电化厂研制成功蒸汽吹出法减少树脂中残留单体技术。1987年,浙江省肖山树脂厂研制成功颗粒结构控制法脱除氯乙烯单体技术,等。
目前,国内树脂生产厂家由于成功地采用脱除残留单体技术,卫生级树脂产量逐年增加,北京化工二厂,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、齐鲁石化总公司,锦西化工总厂,福州第二化工厂,上海天原化工厂,天津化工厂,大沾化工厂、宜昌树脂厂,芜湖化工厂,四平联合化工厂,衙州化工总厂等单位都成功地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卫生级树脂
(3)聚合签大型化和生产控制自动化目前,国内生产装置趋于大型化,普遍采用33m复合钢板签(锦西化工机械厂设计制造)。1977年由锦西化工机械厂、天津化工厂、浙江大学联合研制,于1984年开发成功80m²复合钢板釜,在企业推广应用,同时对33m3签进行了改造。此后,锦西化工机械厂、浙江大学和衙化联合开发了新型33m²(LF30-I型),现已投产使用。“七五”以来,国内引进装置均采用世界好的大型聚合釜,上海、齐鲁两套装置采用了日本127m3复合钢板釜。锦西化工厂、北京化工二厂、福州第二化工厂引进了两台80m2签。
本文原创 翻录必究 共同学习网站;http://www.xiandaipvc.com/